日语汉语词汇习得建议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2-03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词汇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即使已熟记单词拼写与发音,但在实际运用中未必可灵活使用。特别是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于日语中的似是而非的汉语词汇常常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在日语中“爱人”一词表示的是“情人”之意,在中文中其意义却完全不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将这一词按照中文意思使用的日语学习者却不在少数,这样不但有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歧义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究其原因,除受到中日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之外,心理词汇提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语言学家更加重视利用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心理词汇提取就是研究的方向之一。笔者也对此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2年Meara对其建立并指导的Birkbeck Vocabulary Project词汇联想实验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二语词汇联想的四个特征:1)二语联想反应结果很不规则,不同于母语者的反应结果。2)与学习者心理词汇的联结程度远比本族语者的不稳定。3) 语音在二语词库中起非常主要的作用。二语学习者经常因为语音而误解了刺激词, 给出毫无关联的联想结果。4) 二语词库中的语义联结和本族语者的有本质的区别。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二语者的心理词库与母语者有本质区别。

近年来,心理语言学界对外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提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就目前而言,关于词汇联想测试及心理词汇提取的先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二语心理词库与母语的关系。郑咏滟(2011)《从联想反应类型和母语影响看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中通过联想测试的方法对测试者的词汇联想反应类型进行分析,指出提出母语是把双刃剑,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提取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语的影响,并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地向学习者说明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使学生意识到相似概念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搭配方式。从而促成语义重组和概念调试。同时,三宅恭子(2003)《バイリンガルにおける概念の活性化と文化の要因》中指出外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提取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

二是二语心理词汇的联系是语音联系还是语义联系,即语音说与语义说。张淑静(2005)《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中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母语者的心理词汇更多以语义联系,而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更多是以语音联系,虽然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语音联系减弱,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王茹和欧阳俊林(2011)《英语语言水平与联想词类型之相关性研究》

三是二语心理词汇发展的三个阶段。蒋楠(2000)《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Applied Linguistics》中提出了心里词汇发展的三阶段模型。即词阶段、一语媒介阶段和二语融合阶段。这是目前较为全面地描述课堂教学环境下二语词汇的发展过程的解释理论模型。张萍(2009)《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中指出二语学习者由于受到语境限制,且可以借助一语轻松获得二语词汇信息,所以绝大多数而与学习者词汇发展只停留在第二阶段,无法达到蒋楠所描述的最终阶段:而与学习者自动运用而与能力,区分一语和二语的词汇概念意义的相同和差异。

四是二语心理词汇的研究对二语词汇教学的意义。张淑静(2003)《从反应类型看词汇习得》中通过研究得出教学建议:第一是从语言使用角度看,语义联系更有用,因此词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建立二语词汇语义网络。第二是认识一个词意味着了解其不同类型的词汇知识,词义和词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联想知识是词汇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二语学习者应重组心理词汇。这不仅是把相关的词进行分门别类储存,还应重新学习通过生词表和卡片学来的词,以确保这些词通过二语而不是母语翻译相联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和加强词汇之间的联系。

上述研究虽然对外语学习者心理词汇提取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大多采用英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但英语与中文并不属于同一语系,张萍(2009)《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中也指出语系对词汇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文与日语不仅属于同一语系,而且都共同使用汉字,所以本文将把中国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由联想测试的方法来研究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汉语词汇的心理词汇提取,进而分析日语汉语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提出建议。


上一篇: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观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