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发生变化、家庭事业难以兼顾、育子费用不断上升,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夫妇选择少生或不生孩子,日本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于是出现少子化问题。少子化问题始于1975年,近年来已经成为日本最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日本政府为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然而少子化问题依旧严峻。
近年来,一些国内外的学者对日本少子老龄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日本学者中,北海道大学的社会学专家金子勇、早稻田大学人口教授阿藤城、中央大学社会经济学教授大渊宽等最具代表性金子勇提出不断加剧的少子高龄化将使日本社会濒临崩溃。阿藤城将日本少子化问题与发达国家展开对比研究,指出日本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大渊宽教授在《少子化时代的日本经济》一书中主要研究了不断加剧的少子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大致从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对社会的影响,政府出台的政策和对政策的效果分析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较为详细地阐述,希望此论文能让大家对少子化能有更好的理解。
二、文献综述: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 日本政府采取的对策
1.《天使计划》与《新天使计划》
“1.57”危机发生后的4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充实幼儿托儿保育制度为中心的《天使计划》。1999年进一步制定了以支援就职女性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孩子的所谓“两立支援政策”的《新天使计划》。然而, 1994年后持续下降的总合出生率说明,日本政府当时制定的《天使计划》与《新天使计划》的支援政策不够完善, 新政策的出台也迫在眉睫。
2.《关于培养支援下一代的当前方针》
2003年3月小泉纯一郎内阁制定了所谓新世纪的少子化对策《关于培养支援下一代的当前方针》,提出了5项重点支援政策: (1)女性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孩子的“两立支援政策”;(2)重新探讨包括男性在内的工作模式的调整;(3)以地方为重点的养育子女支援政策;(4)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下一代支援政策;(5)有关提高孩子们的社会性及促进自立性方面的政策。这表明日本政府在少子化对策方面, 从开始阶段的以充实婴幼儿托保设施以及支援就职女性抚养子女为中心, 扩展到调整社会整体工作模式以及改善社会保障等更广泛的范围。
3.《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
2004年6月上述的∀关于培养支援下一代的当前方针#被进一步具体化,细化为《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该大纲指出了4大重点支援内容:(1)年轻人的自立与身心健康孩子的养育;(2)工作和家庭的两立支援政策及研讨工作模式的改变;(3)对生命的重要性及家庭作用的理解;(4)对抚养孩子的新的支援及其连带问题的解决。
4.提高儿童补贴
日本现在的执政党民主党曾在竞选纲领中,打出了“少子化对策之一的提高儿童补贴”这张王牌,即为了改善当前的人口少子化状况,鼓励年轻的父母们多生、快生孩子,同时刺激需求、促进消费,当初民主党许愿如果当政,将给初中三年级以下的每个孩子每月发放26000日元的儿童补贴。此举得到了很多有孩子的选民们的热烈拥护,也成为了民主党得以在竞选中大胜的原因之一。
(二)少子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对经济
《日本人口的少子化》一书中提到,①少子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人口减少,劳动人口减少。一般来说,15岁~64岁都可以认为是劳动者。1990年日本劳动人口为6384万人,其中,15岁~29岁的劳动人口占23.2%,30岁~59岁的占65.4%,60岁以上的占11.4%。据推测,劳动人口在2025年将减少到6260万人,而其中60岁以上的劳动人口将上升到21.2%。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虽然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毕竟年老体弱多病,不适宜劳动强度太高的工作,生产效率也会随之而降低。②消费和储蓄率降低。国内消费总体数量在减少,而且消费支出的主体也正由年轻人转向老年人。在消费和投资不断减少的过程中,日本经济恐怕还将维持缓慢衰退的趋势。消费不畅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工厂倒闭,进而陷入通货紧缺的怪圈。③年轻劳动力供应不足,日本女性纷纷走入就业市场而加大了政府的资金投入,所有的这些都将影响日本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给国家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2、对社会保障
李娇在“浅谈少子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指出,“少子高龄化”的发展导致日本“超老龄化”提前到来。据统计,2006年日本人均寿命男性79岁,女性85.81岁,男女综合平均寿命为82岁,蝉联世界第一,由少子化带来的老龄化进程尤为迅速。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经济增长的钝化和少子老龄化的进展必将无法避免地加重医疗、福利等社会保障系统的负担。从2003年开始,日本政府的厚生养老保险就开始出现亏损,付给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金达到58兆日元,大约占整个社会保障金的七成,2005年起公共养老保险金也开始出现赤字,这些使得日本政府财政面临危机。
3、对教育
石人炳的“日本少子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将少子化对日本教育的影响做了系统的归纳:学生人数减少;大量学校关闭和合并;师生比变化;生均教育成本增加;教育结构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