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背景、意义
综合日本《朝日新闻》报道,2017年8月21日晚8点左右,在静冈县富士市的中国研修生宿舍内,一男一女倒在血泊中。警察赶到时,女性已经死亡,男性受伤严重陷入昏迷被送医。
研修生,通俗来讲,就是在日本学习劳动技能顺便打工的外国人。
外国人研修制度可追溯至1981年。为了把日本企业在海外雇佣的外国人送回日本短期受训,日本政府制定了这项制度,作为一种工作签证依据。1993年,更名为技能实习制度。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快,赴日研修的中国人数量也越来越多。赴日研修所谓学习技能,似高薪背后的事实远没有说的那般美好,在日本的外来研修生实际与廉价劳动力无异。在日期间,研修生大多学不到什么特殊技能。他们通常在建筑业、金属成型业和食品加工业,从事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这些都是被日本人排斥的“3K工作”(危险kiken,脏kitanai,累kitsui)。2015年,共有19.2万外国人以研修生的名义来到日本。截止2016年年底,这一数字达到22.8万人。2017年,这一数字仍在上升……
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日本中国研修生制度的产生及现状
“研修生”项目开始于1981年,日本政府的初衷是希望借此加强国际合作,将日本的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促进“研修生”本国的经济发展,项目时间为一年。1993年,JITCO(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在“研修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技能实习生”制度,即研修生在完成一年的工作学习后,可以继续以“技能实习生”的身份在日本再工作两年。
进入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社会老龄化严重,出生率长期长期处于低谷,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乏,加上亚洲其他国家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冲击,使得大量日本企业效益急剧下降,这个初衷良好的制度,在运行中开始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不少企业受利益驱使,在实际操作中,把研修生当做了来自海外的廉价劳动力,一些研修生的心态也发生变化:来到日本不再为了学习技术,只是单纯为了挣钱……
(二)日本中国研修生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派遣机构变化导致研修生从技术型转变成劳动型。中日研修合作原先是政府之间的项目,由中国政府从相关机构挑选人材,送往日本学习先进技术,进行技术研修工作。但90年代始,日本扩大了外国研修生的概念,不仅允许公司工厂可以招收研修生,农户、水产加工企业、建筑公司等劳动型企业也被允许招收研修生,于是,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发展,外国人研修生逐渐成了实际上的廉价劳动力。
二、工作艰苦,生活环境不佳,生存压力大。80年代的中国赴日研修生,基本是到日本的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但90年代开始,赴日研修生基本是去日本渔农村、工厂干体力活。日本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了富裕社会,因此,日本年轻人都不愿意去从事这种“3K劳动”,因此引进外国人廉价劳动力,成了日本企业,尤其是渔农村小企业与农户们的一种实际需求。于是,大批中国研修生到了日本,就成了日本人不愿意干的3K劳动者。并且由于研修生工作的地方,大多数是偏僻地区,因此平时没有太多的娱乐生活。许多研修生在国内也没有吃过那么多的苦,也不适应日本的饮食生活,加上选拔条件降低,语言也成了障碍,收入又不高,每年还不能回家探亲。同时在出国时,国内中介公司还收取了5-1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押金,因此他们的生活与精神压力很大。这些年来,至少有30多名中国研修生在日本研修期间劳累死亡、或者生病死亡,工作事故与交通事故死亡,甚至还有自杀。
三、待遇不公。80年代的赴日中国研修生,日本企业基本按照日本员工的薪水标准发放补贴。但是,一旦研修生成为日本的廉价劳动力之后,他们的待遇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工资,不再像以前那样参照日本员工的待遇发放,而是以研修费的名义发放,而一笔研修费一般只有日本员工工资的一半。
四、中日两国管理机构存在剥削。作为劳务输出,名义上是去海外挣钱,但中国的中介机构与日本当地的管理机构同时要收取所谓的“管理费”,导致研修生实际到手的工资少之又少。
五、本项制度本身已偏离初衷,变得“挂羊头卖狗肉”,以“研修生”和“技能实习生”的名义引进国外的劳动力。使雇佣外国研修生的日本企业和雇主,可以逃避劳动法所规定的企业雇佣义务,剥削外国人廉价劳动力。
(三)国内外关于研修生制度问题的研究
研修生问题频发,国内外对研修生问题的讨论研究从未停止。国内外学者纷纷指出研修生因文化差异导致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以及研修生制度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研修生收入低、强度大等问题,不人道的研修生制度应该废除。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日本研修生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研修生的市场需求也是长期存在的。只要进一步拓展中日劳务合作的领域,完善相关的对日研修生管理制度,提高对日研修生的基本待遇,加强对赴日研修生的管理工作,中日双方真诚、互信、友好地合作,中日研修生项目的合作还是能够稳定、持久地发展下去……